登录 | 注册
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| 元阳思源: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校园

来源:云上梯田和美元阳 发布日期:2025-10-23 16:34:51 浏览次数:
DJI_20250221145540_0006_D.JPG

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云南省
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

省级教育实践基地

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

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

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

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烂绽放

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

深植各族师生心中


DSC08090.JPG


走进县思源实验学校,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扑面而来。道路两侧展示牌十分醒目,上面不仅有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就、涌现的先进事迹,还有国学经典图画和56个民族服饰画,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展板相互呼应。课间,学生们行走其间,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浸润式教育。文化墙上,各民族风情与中华文化元素相映生辉;课堂里,各族学生共同朗诵爱国诗篇,这些生动场景是学校全方位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的缩影。


IMG_2366.JPG


DSC09146.JPG


课堂是筑牢思想根基的首要阵地。学校严格落实《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》课时要求,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,深挖各学科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。在思想政治课、音乐课、美术课等学科中有机融入相关内容,用活用好“民族团结进步”教育读本,还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本课程建设,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明。此外,学校开发出“非遗传承课堂”“梯田农耕体验”等特色课程,让学生在协作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。为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水平,学校着力打造三支“先锋队”:管理团队创新实施“党员导师制”,将民族团结纳入绩效考核;教师队伍通过“跨学科教研”提升教学水平;学生群团队伍建设不断加强,以少年之声讲述民族团结故事,力求实现“教育一个学生,带动一个家庭,影响整个社会”。


DSC09160.JPG


DSC09137.JPG


DSC08096.JPG


学校专门设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馆,是各族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空间。馆内挂满不同民族学生的手工作品,每周组织学生在这里共同学习、互学语言、共绘文化墙、合奏民族乐器。“民族风情角”展示着各民族服饰与饮食文化,有时能看到各族学生身着传统服饰围坐共同创作的场景。七年级12班学生白蝶分享自己的作品:“我的这幅作品以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’为核心,画面中各民族同胞身着色彩斑斓、各具特色的传统服饰,手拉手围成同心圆,在长城的砖石中诉说着历史的厚重。五星红旗的红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底色,我们身上的每一抹色彩都是民族文化的鲜活注脚。这幅画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。”


DSC09147.JPG


DSC09153.JPG


在日常生活中,学校全面推进全校各族学生同校、同班、同食、同宿,积极营造共居共学的浓郁氛围,促进各族学生相互了解、互动包容,构建起多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平台。九年级4班学生吴虹熠说:“我们宿舍有哈尼族、彝族、壮族、傣族,生活在一起特别热闹、开心。平时我们会分享各自民族的民间故事、美食、舞蹈,一起学习写作,大家像一个大家庭一样,特别温馨。”


IMG_2368.JPG



学校老师李经深有感触:“我们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、民族观、历史观、文化观,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这些对维护民族团结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。”校长冯志宽介绍,学校围绕“示范引领、交流共进、督导评估、安全护航”四个关键建立长效机制,定期开展民族文化周、结对联谊校活动,通过动态评估优化教育策略,确保各族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校园里,真正体会“中华民族一家亲”的深刻内涵。


IMG_2401.JPG


如今,这所边疆学校已成为各族学子共同的精神家园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满意率达98%,还辐射带动周边20余所学校共建共享教育资源。从课堂到生活,从制度到文化,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,更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的使命担当,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校园内持续绚烂绽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