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云南省南部哀牢山脉南段,层叠的哈尼梯田如天梯缠绕山间,云雾在沟壑间流转,温热的河谷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。在这片广袤土地上,元阳的特色水果产业正蓬勃发展,成为当地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注脚,为这片土地带来甜蜜收获与新的生机。
元阳县拥有“两山两谷三面坡,一江一河万级田”“一山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独特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优势。凭借这些优势,元阳县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。
元阳县农科局热作站高级农艺师杨旭东介绍:“我们根据元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,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发展元阳特色水果产业。因地制宜确立主推品种,重点发展早熟和晚熟品种,形成错峰上市特点,使水果产业成为元阳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。”
哈尼族人世代守护的梯田生态系统,为水果生长筑起天然屏障。他们沿用“山有多高,水有多高”的灌溉智慧,将山泉水引入果园,既保证水分纯净,又避免化肥农药随径流污染土地。
在南沙镇呼山幸福村,果农们保留着“林下种植”的传统,枇杷树下套种辣椒、豆类等经济作物,既能抑制杂草生长,又能通过落叶腐殖提升土壤肥力。这种与自然共生的种植哲学,让元阳水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。
“以前守着好山好水不懂得科学规划,现在才懂绿水青山真是摇钱树。”呼山幸福村农户乔应礼的话,道出了元阳人的心声。二十年前,这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,成片荒坡只长杂草;如今,漫山遍野的枇杷树如绿色伞盖,树干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,村民们在林间穿梭,采收、分拣、装箱,脸上汗珠都映着笑意。
农户乔应礼开心地说:“我们枇杷种植有十多年历史了。当初不会种,去其他地方学知识,政府又派老师来培训我们。从原来不会种,到现在种得好,我们不断学习,比如怎么修枝、怎么管理才能高产,这些知识都得到提升,收益也比较可观。”
南沙镇干冲村凭借绝佳种植条件,成功引入莲雾种植企业。企业与农户签订1300亩土地流转协议,让闲置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每年为农户带来稳定租金收入。莲雾产业蓬勃发展,为当地农户带来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,让村民实现挣钱、顾家两不误。
元阳县鑫富果业公司干冲莲雾基地负责人高继文向记者介绍:“我们莲雾种植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,还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。我们与农户合作,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,确保产品质量。”
除了枇杷和莲雾,元阳县还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芒果、荔枝、释迦果等多种热带水果种植。目前,全县热带水果种植面积达19.86万亩,产量16.92万吨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,元阳县突出党建引领,不断优化“党建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化联动模式,将党组织优势与合作社市场优势紧密结合,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特色水果种植,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。同时,积极创新土地流转、集体收益分红、就地劳务用工等利益联结模式,有力推进产业集聚、创新和升级。
为拓宽销售渠道,元阳县在稳固线下传统市场的同时,紧跟时代步伐,大力发展电商平台。通过网络直播带货、与知名电商合作等方式,元阳特色水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,成功打响元阳水果品牌。
元阳县工商信局商务科工作人员何金庭说:“元阳县将‘三品一标’等品牌认定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,打造出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。在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过程中,注重品质提升,制定相关种植标准,建立产品追溯体系,让元阳特色水果以更优的品质和更良好的形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”
元阳的特色水果产业,正是“两山”理念催生的甜蜜事业。它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,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,还鼓起了农民的 “钱袋子”,绘就出乡村美、产业兴、农民富的美好画卷。